1. 普洱熟茶的原料茶分幾級
普洱茶等級劃分0-9級,一共10個級別,其中特級(0級)最嫩,能夠看到細小的芽頭,帶有金色的毫毛;九級最粗老,大葉帶有梗。
級別高的嫩青是不必來壓制的,一般特級到四級會做成散茶發(fā)售,五級到八級壓餅,九級做磚茶。
2. 普洱熟茶的原料茶分幾級和幾級
普洱熟茶的等級劃分從2003年開始云南省發(fā)布的《云南省地方標準普洱茶》中就訂下了詳細的劃分標準,2006年云南省地方標準再次作出修改,時隔2年,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頒布了最新的,也就是現(xiàn)行的《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普洱茶國家標準》,進一步對熟茶的等級劃分做出了規(guī)定。
普洱茶的級別劃分是以嫩度為基礎,嫩度越高的級別也越高,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點,一是看芽頭的多少.芽頭多,毫顯,嫩度高,二是看條索(葉片卷緊的程度)緊結,重實的程度,緊結,重實的嫩度好;三是色澤光潤的程度.色澤光潤,潤澤的嫩度好,色澤干枯的嫩度差
普洱金芽,此種普洱屬單芽類,金黃色芽頭,葉底細嫩勻亮;宮廷普洱,金毫顯露,色澤褐紅,葉底細嫩;正是玉蓮金針的標志
3. 普洱熟茶用料等級
普洱小沱茶,產(chǎn)于云南是黑茶種類當中的一種,屬于黑茶當中的緊壓茶。因為中國的茶葉很多都是散裝,很難保存和運輸,尤其是對于一些經(jīng)常在外行走的人來說,很是不方便,例如:過去的游牧民族、靠運輸維持生活的人們。
云南省農(nóng)業(yè)廳2003年發(fā)布的《云南省地方標準普洱茶》,描述了普洱茶的分級。
其中定義宮廷普洱,是最高等級的普洱熟茶。以及熟普的等級,依次為宮廷級、特級、一級、三級、五級、七級、九級,共七個等級。
4. 普洱茶的原料等級
普洱茶中的甲級通常指原料的級別,比如甲級、乙級、丙級等。
甲級屬于里面最好的“一碗茶普洱”。
普洱茶也可按高、中、低檔分等級。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、極品磚茶、禮茶、特級;中檔次茶如7576熟餅,7432青餅,一級、三級磚茶,沱茶,一級到五級散茶;低檔次茶則是六到十級的散茶。
5. 普洱茶熟茶三級是什么等級
一般所說的定級,針對的是散狀的普洱(熟)茶,經(jīng)常采用單級的定級方法,依次為特級、一級、三級、五級、七級和九級。
那為什么要定級呢?普遍的看法是,這是為方便前期的收購和后期的加工。不同等級的茶葉,無論其產(chǎn)量還是采摘的難度,都是不同的。因此,根據(jù)不同的定級、分類,能使其賣出不同的價格。此外,普洱茶后期加工有一項很重要的工藝,那就是“拼配”。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口感和香氣,如單芽的滋味單薄但香氣好,老梗粗葉香氣稍弱當滋味醇厚?!捌磁洹笨梢允共煌墑e的茶發(fā)揮不同的性能,從色、香、味等形成統(tǒng)一,從而達到最終產(chǎn)品的高度穩(wěn)定。
級別:九級
標準:索條粗松,欠勻齊,色澤褐稍花,陳香平和,滋味純正回甘,湯色褐紅尚濃,葉底紅褐粗松,欠勻帶梗片。
6. 普洱熟茶料等級是怎么分的
熟茶:普洱茶(熟茶)是以符合普洱茶產(chǎn)地環(huán)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,采用渥堆工藝,經(jīng)后發(fā)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。熟普以1973年為分界點,1973年之前沒有熟茶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藝:
原料、原料加工
1、采摘:普洱茶的采摘可分為人工采摘和機采,采摘的標準則一般可以分為:一芽一葉(極少)、一芽兩葉(較多)、一芽三葉、兩芽三葉等。
2、攤涼:鮮葉分級攤放至含水量70%左右進行殺青。
3、殺青:因大葉種含水量高,殺青時必須炒、悶、抖、翻結合,使茶葉失水均勻,去除大量草青味,高溫快速鈍化酶活性,制止多酚氧化。在炒青蒸發(fā)一部分水分,利于揉捻成條。
4、揉捻:破碎茶葉細胞,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。掌握揉的輕重緩急十分重要,揉捻要根據(jù)原料老嫩程度靈活掌握,嫩葉輕揉,時短;老葉重揉,時長?;蚓徎蚣保腥嗄淼墓?jié)奏感,這樣揉出來的普洱茶才有利于其轉化的口感。
5、曬干(曬青):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,其間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條緊結,曬青茶含水量≤10%。此步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,而其曬干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,有利于在發(fā)酵過程中產(chǎn)生大量熱量。
6、濕水:水質的好壞對發(fā)酵茶的品質影響很大,水質要求清澈,回甘好。優(yōu)質的地下水,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,是發(fā)酵茶的首選。
7、渥堆: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(通常在70CM左右)后灑水,上覆麻布,促進茶葉酵素作用的進行,使之在濕熱作用下發(fā)酵24小時左右,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后,再攤開來晾干。
成品加工
蒸壓成型:把曬干的茶葉用蒸汽蒸濕,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,形成壓制成型有別于散茶的獨特香味。蒸壓前須測定每批預制茶含水率并計算確定稱茶量。
干燥攤晾:將緊壓成型后的普洱茶攤開自然風干,時間約2天,或是正反面日曬二小時后,再陰干一天。剛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%以上,而在靜置存放二日左右后,水分含量會漸減(蒸發(fā))到9%左右;但在自然環(huán)境存放后,茶品中的水分含量會隨環(huán)境變化而增減。
經(jīng)過以上幾個步驟,普洱熟茶毛茶便制作完畢了。都說普洱茶越陳越香,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,存放超過五年的普洱熟茶是最為適合品飲的階段
7. 普洱生茶原料分級
1、茶葉是分等級的,特級肯定比一級好。等級越高茶葉的品質越好。品質高顏色越綠,香氣越濃,茶葉越耐泡。
2、茶葉等級有國標、地方標準、企業(yè)標準,相比其他地方產(chǎn)的綠茶、普洱茶等,福建產(chǎn)的烏龍茶等級標準更為明確。濃香型和清香型鐵觀音茶葉可細分為“特級”“一級”“二級”“三級”等,國標還對每一品種和分級設了實物樣。而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茉莉花茶可分為“特級”“一級”“二級”“三級”“四級”等。龍井茶可分為“特級”“一級”“二級”“三級”“四級”和“五級
8. 普洱熟茶分為幾級
普洱茶的等級標準
1.特級
外觀條索筆直纖細,葉片的茸毛含量超多;茶湯色暗紅,陳香濃厚,滋味甘醇,葉子末端呈紅褐色。
2.一級
外觀條索緊密,規(guī)整,顯毫;內(nèi)質湯色透亮、通紅,陳香馥郁,味道甘甜濃醇,葉子末端比較細嫩,勻整。
3.三級
外觀條索比較緊密,但葉片的茸毛含量一般;內(nèi)質湯色比較紅,口感溫和,滋味香醇,葉子末端較為柔和。
4.五級
外觀條索堅硬,不太緊結,葉片的茸毛含量較少;湯色為暗紅色,香味純正,滋味甘甜,葉子末端為紅褐色,色澤不太均勻。
5.七級
外觀條索粗壯肥胖,色澤為灰紅,內(nèi)質的茶湯為灰紅色,滋味比較純粹,香氣醇和,葉子末端為紅褐色,色澤不均勻。
6.八級
外觀條索肥胖,比較結實,色澤灰紅色;香味平和,味道中規(guī)中矩,葉子末端為紅褐色,色澤不均勻。
7.九級
外觀條索肥胖,色澤灰紅色;內(nèi)質茶湯的顏色較紅,滋味純和,葉子末端為紅褐色,色澤不鮮亮。
8.十級
外觀條索粗壯、松散,色澤不勻稱;陳香較淡,滋味甘甜香醇,葉子末端較粗,有梗片。
9. 普洱茶原料等級劃分
茶葉生產(chǎn)執(zhí)行標準t22111是GB/T 22111-2008 《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 普洱茶》國家推薦標準。
2008年12月21日起實施的《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—普洱茶國家標準》將普洱茶重新定義為: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,以符合普洱茶產(chǎn)地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,按特定的生產(chǎn)工藝生產(chǎn),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,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兩大類。
新制定的國家標準,可以從中提取出五大要點:一是產(chǎn)地,二是原料,三是工藝,四是品類,五是倉儲。
1、產(chǎn)地
從廣義上講,普洱茶生長范圍為云南及其周邊,也就是說它的產(chǎn)地不僅僅包括瀾滄江中下游流域,還包括部分湄公河上游流域。
但是2008年12月頒布的地理標識規(guī)定了普洱茶的原料必須是云南境內(nèi),主要包括滇西和滇南。
2、原料
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及部分中小葉種為制作原料。云南大、中小葉種的原料是高茶多酚含量的茶葉,含量為25%~35%,比其他省小葉種茶葉的茶多酚高出一倍,這就是普洱茶滋味濃醇、苦澀但回甘強的根本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