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精品偷拍视频,午夜在线一区,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高潮,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丁香婷,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**视频,久草美女,国产美女无遮挡jk免费视频软件

返回首頁

茶葉病蟲害技術(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)

來源:www.gbnoglw.com???時間:2022-12-03 07:37???點擊:282??編輯:admin???手機版

1.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

秋冬的時候給樹干涂抹石灰漿,這個不僅僅只是為了美觀和標識作用,還能給樹木防蟲蛀的。

除此之外,還可以在樹的周圍泥土山也撒上石灰,一來可以改良泥土的高酸性,二來也可以防止害蟲在途中孵卵,起到扼殺蟲子于蟲卵中。因為害蟲一般都喜歡黑色、骯臟的地方,不喜歡白色、干凈的地方。

樹干涂上了雪白的石灰水,土壤里的害蟲便不敢沿著樹干爬到樹上來搗蛋。

2.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外國研究現狀

一、越冬休眠期防治

1、發(fā)生特點: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底,隨著氣溫下降,各種病蟲先后潛伏越冬。

茶小綠葉蟬以成蟲在茶樹或茶園內外的雜草、作物上越冬;茶毛蟲以卵,黑刺粉虱以幼(若)蟲,茶橙癭螨以幼、成螨,均在茶樹葉片上越冬;茶尺蠖以蛹在表土或枯枝落葉中越冬。

2、防治措施:結合茶園冬季管理,進行越冬防治,能有效減輕來年病蟲為害。越冬期間,組織人工摘除茶毛蟲卵塊;通過清園除草,及時清除茶園的枯枝落葉,鏟除茶園內及周圍的雜草,集中作堆肥,破壞茶小綠葉蟬等害蟲的越冬場所,降低越冬成活率。結合冬耕培土、施肥,在秋茶結束后把茶尺蠖等害蟲翻到地表或深埋殺死;也可在施肥開溝后,將茶叢根際的表土及落葉扒入溝內,然后施肥蓋土,以消滅表土層的蟲蛹及減少病害菌源。對茶橙癭螨等螨類發(fā)生嚴重的茶園,噴0.5度波美石硫合劑封園。

二、早春防治

1、發(fā)生特點:早春,茶毛蟲第1代幼蟲3月下旬開始為害,2齡前幼蟲常數十頭至百余頭,聚集在葉背取食葉肉,也多在茶叢中、下部兩側,食量也很小。茶尺蠖第1代3月底開始為害,這代幼蟲發(fā)生整齊,也常有發(fā)蟲中心。越冬代黑刺粉虱幼蟲3月至4月上旬繼續(xù)生長發(fā)育,刺吸茶樹汁液。

2、防治措施

:在冬季沒有進行人工防治的茶園,可結合早春茶樹的輕修剪,剪除有病蟲梢、葉,并將剪下的枝葉連同枯枝落葉一同清除出園,妥善處理。結合早春施肥、除草,可直接或間接的消滅在土中棲息害蟲的部分幼蟲和蛹。

同時保護和利用好等寄生蜂、寄生蠅等天敵或將各種害蟲的病原真菌、細菌、病毒等有益微生物人為培養(yǎng)后人為散放到茶園中去,使其侵染有害生物。

三、春茶期防治

1、發(fā)生特點。春茶采摘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,時間1個月左右。第1代茶黑毒蛾、茶毛蟲、茶尺蠖、茶蠶及蓑蛾類的幼蟲繼續(xù)取食,食量漸增,茶黑毒蛾、茶毛蟲開始逐遷于茶叢表面為害新梢嫩葉。5月上旬,第1代黑刺粉虱幼蟲開始為害,以茶叢中下部葉背較多;茶小綠葉蟬等也相繼開始為害。

2、春茶期防治措施

:分批及時采茶,對茶小綠葉蟬等具趨嫩習性、分布在采摘部位的病蟲,均能被其經常采除。分批及時采茶,對在幼嫩芽葉上為害的病蟲,還可減少病蟲寄主食料(幼嫩梢、葉),而使其為害減輕。對歷年茶毛蟲為害較重的茶園,可在春茶期大面積連片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成蟲。對蟲口密度高必須用農藥防治的茶園,選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。

四、夏秋季防治

1、發(fā)生特點:從5月下旬開始直至10月上旬,是茶園夏秋季管理階段,該階段氣溫高、降水多,茶樹害蟲發(fā)生頻繁、危害重,各種害蟲往往同時交叉發(fā)生。

2、防治措施:結合農事活動,可采用農業(yè)措施、理化誘控、生物防治、科學用藥等多種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。5月底—7月中旬通過修剪、采摘,及時帶走為害嫩葉層的茶橙癭螨和茶小綠葉蟬;在茶尺蠖、茶毛蟲幼蟲發(fā)生期,使用病毒殺蟲劑防治,成蟲發(fā)生期,可采用性信息素和燈光誘集成蟲。7月中下旬使用色板誘殺黑刺粉虱、茶小綠葉蟬成蟲。

夏秋季茶樹害蟲防治,要根據蟲情、參照防治指標、在防治適期選擇在茶樹上已登記使用的農藥,嚴格按照說明書的使用劑量防治。推薦一藥多治或不同類型農藥的合理混用,提高防效。使用在茶樹登記的植物源、礦物源農藥如苦參堿、藜蘆堿、礦物油等代替化學農藥防治害蟲,提高用藥安全性。

3. 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

茶葉生長期間主要的病蟲害為:介殼蟲、小綠葉蟬、黑刺粉虱等刺吸式害蟲。一年除蟲三至四次。

當茶園發(fā)生大面積病蟲害而不得不用農藥除蟲時,可選擇蘇特靈、綠浪、百蟲僵、印棟素、綠僵菌等生物農藥,無有害殘留,安全性高,而且防治效果好。

防治茶樹的病蟲害,茶農日常要加強觀測和預防,從改善茶園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出發(fā),以農業(yè)防治為基礎,生物防治技術為核心,采用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為主,切實保障消費者安全。

4.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

  茶樹主要芽葉病害有茶餅病、茶白星病等。前兩種病害以高山茶區(qū)發(fā)生較重;后一種病害在浙江、湖南等省常見。成葉老葉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紋葉枯病、輪斑病、茶炭疽病和茶煤病等,在全國各茶區(qū)均有發(fā)生。   主要莖病有紅銹藻病、茶枝梢黑點病、茶莖潰瘍病。紅銹藻病在南方茶區(qū)及江南茶區(qū)發(fā)生較普遍。老茶園中常見莖病有地衣、苔蘚、膏藥病。茶胴枯病、茶枝木腐病等在局部地區(qū)茶園發(fā)生。   茶樹根病主要是根腐病類和茶苗根結線蟲病。根腐病類在南方茶區(qū)以茶紅根腐病和茶褐腐病為主;在華東和北方茶區(qū)以紫紋病和茶苗白絹病為主。茶苗根結線蟲病則在全國各茶區(qū)都有發(fā)生且較嚴重。   茶樹主要蟲害種類有:

1.葉蟬類,包括小綠葉蟬和假眼小綠葉蟬,全國各茶區(qū)均有發(fā)生。

2.螨類有茶橙癭螨,在全國各茶區(qū)均有發(fā)生;茶跗線螨在西南茶區(qū)以及江南茶區(qū)的局部地區(qū)發(fā)生嚴重;茶短須螨在江南茶區(qū)局部茶園發(fā)生。

3.黑刺粉虱在江南茶區(qū)及華南茶區(qū)局部發(fā)生較重。

4.蚧類有角蠟蚧和茶牡蠣蚧,在西南茶區(qū)普遍發(fā)生;長白蚧和椰圓蚧,在江南茶區(qū)發(fā)生。

5.薊馬類(茶黃薊馬)是華南、西南茶區(qū)主要害蟲之一。

6.毒蛾類有茶毛蟲,在各老茶區(qū)都有發(fā)生;茶黑毒蛾,在浙江等省發(fā)生嚴重。

7.尺蠖類有油桐尺蠖,在華南、西南、江南等茶區(qū)均有發(fā)生;茶尺蠖在江南茶區(qū)發(fā)生,云尺蠖在西南茶區(qū)危害嚴重。

8.卷葉蛾類,包括茶小卷葉蛾和茶卷宗葉蛾。前者以江南茶區(qū)發(fā)生較重;后者在南方茶區(qū)發(fā)生較重。

9.象甲類,以茶麗紋象甲為主。

10.其它還有刺蛾類、蛾類、蚜蟲、蛀干害蟲(茶梢蛾等)、地下害蟲(蠐螬、大蟋蟀、白蟻等)。   26日1月茶樹常見病蟲害2011年

5. 茶樹病蟲害的防治方法

1、以“種”防蟲

即采用適當的種植方式減少病蟲發(fā)生。如開辟新園時用無病蟲的苗木,盡量采取叢栽或條栽的方式,避免過度密植,創(chuàng)造良好的茶園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;茶園合理間作,防止大面積單一種植,以保持較豐富的自然植被,減少病蟲大發(fā)生的機率。但在小綠葉蟬發(fā)生嚴重的茶區(qū),茶園不宜間作花生和豆科作物。斜紋夜蛾發(fā)生地區(qū)不宜與紅薯間作。

2、以“蟲”治蟲

保護天敵資源,如對修剪、臺刈下的枝葉,可先堆在茶園附近,以利天敵返回茶園;人工摘除的卵塊、蟲包、護囊等有不少天敵寄主,放在四周有水包圍的壇、缽中,待寄生蜂和寄生蠅羽化飛出后再行處理;用草把收集蜘蛛,釋放于茶園防治害蟲;人工招引益鳥啄食茶園害蟲;保護蝌蚪和青蛙以及養(yǎng)雞鴨防治茶蠶等??扇斯ご罅糠敝澈歪尫盘鞌?,如茶尺蠖絨繭蜂、赤眼蜂、草蛉、食蟲瓢蟲及農田螂蜂、捕食螨等。還可引種天敵昆蟲,開發(fā)和利用生物制劑防治害蟲。如蘇云金桿菌制劑和病毒制劑防治茶尺蠖、茶毛蟲、茶黑毒蛾等鱗翅目害蟲,白僵菌防治茶麗紋象甲和假眼小綠葉蟬,真菌制劑防治黑刺粉虱等。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,并加工成生物農藥加以利用。

3、以捕(誘)殺蟲

如捕打大尺蠖成蟲,還可捕捉其老齡幼蟲。早春采除茶毛蟲卵塊,捕殺茶毛蟲及刺蛾的群集幼蟲,捏殺卷葉蛾蟲包、蓑蛾蟲袋,還可點燈誘殺成蟲。

4、以采(剪)控蟲

及時采摘,合理修剪,臺刈可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,抑制喜濕或喜郁閉條件的黑刺粉虱、介殼蟲等發(fā)生??蓽p輕蚜蟲、小綠葉蟬、象甲等多種危險性病蟲危害。對有蟲芽葉要重采、強采。夏秋季節(jié)要盡量多采摘、少留葉。秋季如害蟲多,可延長采摘,適當推遲封園。

5、以耕滅蟲

一般夏秋季節(jié)翻土1-2次為宜。對麗紋象甲發(fā)生嚴重的地塊,在春茶開采前深翻一次,能大量減少害蟲的發(fā)生。冬季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深耕培土,將蠐螬、象甲類幼蟲暴露于地面,使之因環(huán)境不適而死亡或遭天敵捕食。翻土時適當鎮(zhèn)壓,造成蟲蛹機械死亡或翌年無法羽化出土。

6、以肥抗蟲

施用有機氮肥可提高茶樹對茶橙癭螨的抗性;施用石灰不利于薊馬、葉蟬的生存;磷礦粉浸提液作根外追肥可殺傷紅蜘蛛。重施基肥,合理追施春肥、夏肥、秋肥,以有機肥為主,化肥為輔,氮磷鉀平衡施用,并注意排漬和灌水防旱,可顯著提高抗蟲能力。

6.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有哪些

可以。

衰老茶樹的重修剪和臺刈在春茶結束后(5月下旬~7月下旬)進行,不能推遲到8月。

1、重修剪

重修剪的對象是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樹;用籬剪剪去原樹高的1/3~1/2為宜,剪口平滑,茶樹應呈水平形;重修剪后要加強肥培管理;留養(yǎng)夏梢,秋茶打頂采,促進新梢木質化和分枝,翌年春、夏茶時應結合茶樹生長情況合理留葉采。

2、臺刈

臺刈的對象是極度衰老的茶樹;茶樹內部粗老枝、枯枝多,地衣苔蘚多,芽葉稀少,對夾葉多,枝干呈灰褐色;臺刈高度,一般以離地5~10厘米為宜;臺刈工具可選用臺刈剪或鋒利的彎刀;剪口要求平滑、傾斜,避免樹樁撕裂,滯留雨水;臺刈后需有其他技術措施相配合效果才顯著,加強肥培管理,做好定形修剪(同幼齡茶樹),留養(yǎng)新梢,合理采摘。

7.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規(guī)程

一、農業(yè)防治是綜合防治的基礎:茶樹栽培中農業(yè)防治措施是多方面的。選用角質層厚和茶單寧含量高的抗病蟲良種。通過合理密植,減少病蟲發(fā)生;采取中耕除草,使茶毛蟲、茶尺蠖的蛹、茶籽象甲、茶象甲幼蟲、蛹都暴露于地表而死亡,又能減少病蟲的寄生場所。

  合理施肥,氮、磷、鉀的合理配比,使茶樹營養(yǎng)平衡,增強抗病蟲的能力。合理分批多次采摘,可抑制茶蚜、小綠葉蟬的發(fā)生,也可消滅部分螨類害蟲。在冬季清園,將茶園中的枯枝落葉,雜草蒿稈清理出園,集中燒毀或深埋,可減少來年的初侵染源,減輕病蟲危害。

8. 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專家

常見的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

富陽市茶樹病蟲害以蟲害居多,如食葉類害蟲(茶毛蟲、茶尺蠖、茶麗紋象甲等)、吸汁性害蟲(假眼小綠葉蟬、茶橙癭螨等);病害發(fā)生相對較少,較常見的以茶炭疽病為主。春茶后,隨著氣溫的升高,各種病蟲害也漸入相應的高峰期而為害茶樹。為避免茶農盲目用藥、減少茶園噴藥次數,生產中應積極采取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的策略,在了解病蟲生活習性規(guī)律的基礎上,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,從而達到經濟、無公害化的病蟲害防治效果?,F將常見的幾種病蟲害習性規(guī)律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,供廣大茶農參考。

一、害蟲類

1、茶毛蟲 又稱毒毛蟲。一年發(fā)生2代,以卵塊越冬,翌年4月中旬越冬卵開始孵化,各代幼蟲發(fā)生期分別為4月中旬-6月中旬、7月下旬-9月下旬。幼蟲3齡前群集,成蟲有趨光性。低齡幼蟲多棲息在茶樹中下部成葉背面,取食下表皮及葉肉,2齡后食成孔洞或缺刻,4齡后進入暴食期,嚴重發(fā)生時也可使成片茶園光禿。我市在1999年曾大發(fā)生,今年是茶毛蟲多發(fā)年。

其防治措施:①秋冬季清園,摘除卵塊;②點燈誘蛾,減少產卵量;③應用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,人工釋放赤眼蜂;④化學防治在百叢卵塊5個以上時進行,掌握在3齡幼蟲期前,以側位低容量噴灑為佳。藥劑可選用80%敵敵畏畝用80-100毫升或2.5%天王星畝用15-25毫升,也可采取敵敵畏毒砂(土)的方法,即每畝用80%敵敵畏100-150毫升,加干濕適宜的砂(土)10公斤拌勻,覆蓋塑料膜悶10-15分鐘后,均勻撒在茶地上,防效能優(yōu)于噴霧。

2、茶尺蠖 又稱拱拱蟲。其生活習性為一年發(fā)生5-6代,以蛹在茶樹根際土壤中越冬,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羽化。幼蟲發(fā)生為害期分別為4月下旬-5月中旬、5月下旬-6月下旬、6月下旬-7月下旬、7月中旬-8月中旬、8月中旬-9月下旬、9月下旬-10月中旬。它以幼蟲殘食茶樹葉片,低齡幼蟲為害后形成枯斑或缺刻,3齡后殘食全葉,大發(fā)生時可使成片茶園光禿。

其防治措施:①保護天敵; ②清園滅蛹、培土殺蛹;③ 化學防治在畝幼蟲量超過4500頭時進行,掌握在3齡前,以低容量蓬面噴掃為宜。藥劑可選用2.5%敵殺死畝用20-25毫升或2.5%天王星畝用20毫升。

3、茶麗紋象甲 又稱花雞娘。一年發(fā)生1代,以幼蟲在茶園土壤中越冬,翌年4月下旬開始化蛹,5月中旬前后成蟲開始出土,5月底-6月上旬為出土盛期,主要為害夏茶。成蟲活動能力強,爬行迅速,具假死性,主要咬食葉片成缺刻。該蟲曾在我市大面積發(fā)生,近幾年有所減少。

其防治措施:①茶園伏耕(7-8月份)及秋末耕翻;②利用成蟲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;③化學防治在畝蟲量達10000頭時進行,防治適期一般在5月底-6月上旬,即出土盛末期,以低容量噴霧為佳??蛇x用2.5%天王星畝用60毫升或98%巴丹畝用50-60克(生產出口茶的茶園建議不用該藥)。

4、假眼小綠葉蟬 又稱葉跳蟲。一年發(fā)生9-11代,以成蟲在茶叢中越冬,開春后當日平均氣溫達10度以上時,越冬成蟲開始產卵繁殖。一般有兩個蟲口高峰,第一蟲口高峰自5月下旬-7月上、中旬,以6月份蟲量最多,主要為害夏茶。第二個蟲口高峰自8月中旬-11月上旬,以9-10月蟲量多,主要為害秋茶。它以針狀口器刺入茶樹嫩梢及葉脈,吸取汁液,造成芽葉失水萎縮,枯焦,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。該蟲是我市近幾年的主要害蟲。

其防治措施:①及時分批采摘;②保護天敵;③化學防治掌握在峰前,百葉蟲量超過8頭且田間若蟲占總蟲量80%以上時為適期。以低容量蓬面噴掃為佳。藥劑可選用10%吡蟲啉畝用15-20克或35%賽丹畝用50-60毫升。

5、茶橙癭螨 又稱茶刺葉癭螨。該蟲蟲態(tài)混雜、世代重疊,一年可發(fā)生10多代。各蟲態(tài)均可在成、老葉越冬,其卵散產于嫩葉背面,尤以側脈凹陷處居多。它吸取茶樹汁液,使受害芽葉失去光澤,葉脈發(fā)紅,葉片向上卷萎縮,嚴重時造成芽葉干枯,葉背并有褐色銹斑,影響茶葉產量和質量。以5月中旬-6月下旬及7月中旬-8月下旬為害較重。

其防治措施:①及時分批采摘;②秋末結合清園用0.5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;③化學防治在每葉蟲口數達20頭左右時進行全面噴藥,葉片正反面均須噴濕。茶樹生長季節(jié)可選用73%克螨特1500-2000倍液或天王星畝用20毫升??蓑貙Σ铇淠垩咳~易產生藥害,使用時應特別注意稀釋濃度,以大容量噴霧為宜。

二、病害類

我市茶園中病害發(fā)生較少,以茶炭疽病為主。該病害在我市的龍井43號品種發(fā)生較多,主要為害成葉和老葉。病斑多自葉緣或葉尖,開始成水漬狀暗綠色,圓形,后漸擴大,成不規(guī)則形,并漸呈紅褐色,后期變灰白色,病健分界明顯。病斑上生有許多細小、黑色突起粒點,無輪紋。其發(fā)病通常在多雨年份,在一年中以霉雨和秋雨期間發(fā)生較多。同時,偏施氮肥的茶園中也易發(fā)生。

防治措施:①加強茶園管理,做好積水茶園的開溝排水;②秋冬季清除園間枯枝落葉,以減少第二年病菌數量;③增施磷鉀肥,增強茶樹抗病力;④藥劑防治可選用70%甲基托布津1000-15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等進行噴施;每年11月-12月用0.3-0.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園。
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